中新社郑州9月17日电 题:中医馆餐厅走红 体验中医养生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

中新社记者 肖开霖

最近,郑州一家开在中医馆里的养生餐厅受到年轻人追捧,六珍菌龙须面、葛根山药羹、茯苓蛋仔等含有中药成分的养生主食、汤粥、茶点供不应求。

在此之前,一服酸梅汤的中药饮方风靡中国网络,“去中药房配酸梅汤”一度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时尚养生方式。

多年前,曾有学者担心中国年轻人对中医不感兴趣。如今,从中药茶饮到中医馆餐厅,从八段锦到金刚功,从三伏贴到艾灸,从刮痧到晒背……老一辈热衷的中医养生,正成为年轻群体的新时尚。

9月16日,中新社记者在郑州这家中医馆餐厅探访发现,受欢迎的程度已从年轻人向更大范围扩展,既有不同年龄层的食客,也有观摩学习的食养同业,打卡留影者更是络绎不绝。即使采取了限购措施,每端出几十袋酸梅汤,也很快被抢购一空。

郑州一家中医馆餐厅近日受到年轻人追捧,图为9月16日餐厅员工正在备餐。中新社记者 范晓恒 摄

当天在该中医馆坐诊的中医大夫张春杰介绍,餐厅里出售的药膳,都是符合“药食同源”相关规定的,是安全的。“如果需要一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药膳指导,可经由医馆医生进行体质辨识,根据个人的虚实寒热,在药膳中增加一些非药食同源的东西。”

这家中医馆餐厅的走红不过一周时间,其管理者对此并没有太多预见。中医馆负责人李嘉慧是一名“医三代”,她向记者表示,创办中医馆的初衷是想让“中医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走红确实没有想到,但“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在更注重自身健康的今天,在一种自然、疗愈的状态下工作生活,其实是大家共同的向往。

记者采访了多位年轻食客,归纳他们来此的原因,既有“网红经济”的因素,也有“大健康时代”来临的背景,以及增加对“药食同源”等传统养生理念、中医药文化了解的愿望。在他们看来,加入一些生活化、潮流化的因素,也更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无论如何,年轻人迸发出的“中医热情”,让中医业者们感到欣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师王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种现象特别好,许多“90后”关注中医养生,最起码是对健康的一种关注,也是对中医的一种认可。中医药文化传承,需要不断涵养对中医的热爱、对中医精髓的理解,既需要中医人的努力,也需要非中医人的参与。

张春杰表示,“中医护佑我们几千年”,食药同源如果能受到一些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延展开来喜欢上中医文化甚至传统文化,那将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放置于更大的时空中,则更是如此。近年来,中国官方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以及中医药学研究。一些传统的健康养生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中国人乃至外国人的认同和欢迎。这也为中药茶饮、中医馆餐厅的走红铺就了时代背景。

中医馆餐厅所在的河南,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近年来也不断围绕中医药“做文章”,不仅公布了《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还配套印发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从中医药服务能力、人才队伍结构、健康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文化繁荣发展、治理管理水平等方面,部署了七大重点工作、113项建设工程。在此带动下,该省中医药相关的活动不胜枚举,刚刚过去的暑期,“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

这家中医馆餐厅原本是为了方便就医病患而设置的,价格不高,每日供应量也不大,走红后来访人员大幅增加。基于承载能力、就诊及就餐体验、保持中医馆应有的安静状态等方面考虑,餐厅已经开始采取一些预约、限流措施。

李嘉慧表示,当然希望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能“看到中医,感受到中医,用到中医”,但最重要的还是坚守一份精神,把中医事业做得更深入。“如果只是跟风,也不一定会走得长远”。

王磊也希望这个热度能延续下去,而不是“来得快结束得也快”。他同时呼吁更多的中医专业机构和人士参与进来进行专业指导,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