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0月17日讯(记者 燕山 曾蔷)历经长达近13年的上市筹备,至今仍徘徊在辅导期的汉口银行于近日因被金融监管部门开出两张百万级罚单,合计罚款365万元,包括该行上任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在内的多名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罚,引发关注。
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上述处罚在内,汉口银行及旗下分支机构在2023年年内已被开出4张罚单,合计被罚420万元。
2023年以来频繁遭受监管处罚让原本就上市筹备进展迟缓的汉口银行再遭市场诟病。作为湖北省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汉口银行早在2010年就已启动上市计划,与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距今已近13年,目前仍处辅导期。
业绩方面,根据汉口银行历年年报,该行净利润于2020年出现“腰斩”,此后的2021年、2022年净利润虽回归正增长,但净利润水平已远不及2019年。在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间,该行的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均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不应低于11%、不应低于0.6%;不良贷款率均在2.5%以上,远高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城商行平均水平。
另据汉口银行披露的2023年二季度信息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已分别下滑至11.60%、7.97%、9.57%,其中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远低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逼近“不应低于7.5%”的监管要求。
中国网财经记者就以上情况向汉口银行发送采访函,该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行不对外接受采访。
2023年以来频繁被开罚单
就汉口银行此次被监管开出的两张百万级罚单具体来看,汉口银行因存在未严格按异地客户授信审查要求审批业务;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多次条线检查均未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内部审计未反映重大风险责任问题;员工行为排查未按规定覆盖全员;未按规定报送案件(风险)信息等多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罚款265万元。同时,汉口银行时任董事长陈新民、时任董事会秘书丁锐、时任授信审查部副总经理杨德蓉等三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以上处罚决定作出的日期为2023年9月25日。
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上述被罚的汉口银行时任董事长陈新民为该行上任董事长,其自2009年起开始掌舵汉口银行十余载,原本在该行2022年9月2日召开的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举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但却已离任。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于2023年8月17日核准刘波任职汉口银行董事长的资格。汉口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刘波于2022年9月正式任职汉口银行行长,也就是说其在不足一年内先后担任该行行长、董事长,目前该行行长一职处空缺状态。
另一张百万级罚单则是,汉口银行水果湖支行因存在贷前调查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尽职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罚款100万元,同时,汉口银行时任行长助理兼水果湖支行行长徐欣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以及六名水果湖支行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罚,以上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2023年9月27日。
事实上,汉口银行2023年以来频繁遭到监管处罚,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上述被罚在内,该行及旗下分支机构在2023年年内已被开出4张罚单,合计被罚420万元。其余两张罚单分别为,2023年6月13日,汉口银行宜昌分行因以自有资金发放委托贷款并承担实质性风险被原宜昌银保监分局罚款25万元;2023年7月5日,汉口银行因通过贷款承接本行违约信托延缓风险暴露被原湖北银保监局罚款30万元。
核心一级资本告急
2023年以来频繁遭受监管处罚让原本就上市筹备进展迟缓的汉口银行再遭市场诟病。汉口银行成立于1997年12月,是湖北省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总部位于武汉,现有各类分支机构201家,该行早在2010年就已启动上市计划,与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距今已近13年,目前仍处辅导期。据湖北证监局2023年10月11日发布的湖北辖区拟首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公司辅导工作基本情况表(截至2023年9月末)显示,汉口银行的辅导机构为海通证券。
上市筹备进展迟缓的背后,中国网财经记者翻阅汉口银行历年年报发现,该行净利润于2020年出现“腰斩”,此后的2021年、2022年净利润虽回归正增长,但净利润水平已远不及2019年。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的四年间,汉口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24.19亿元、10.63亿元、12.50亿元、19.55亿元,增速分别为28.53%、-56.06%、17.59%、56.40%。
同时,在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间,汉口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分别为4.84%、4.63%、6.18%,远低于“不应低于11%”的监管要求;资产利润率分别为0.25%、0.28%、0.40%,远低于“不应低于0.6%”的监管要求。
资产质量方面,汉口银行自2017年起不良贷款率突破2%,此后的2018年至2022年五年间,仅2019年降至2%以下,2020年、2021年、2022年不良贷款率均在2.5%以上,分别为2.93%、2.85%、2.64%,均远高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城商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