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参考消息网8月24日报道 台湾《中国时报》8月23日刊登题为《台湾正失去对陆客观光的吸引力》的文章,文章指出,日前大陆公布出境团队游的第三波开放名单,关系日益紧张的日韩美英都赫然在列,周边地区却没有台岛。民进党当局出于意识形态,对于恢复两岸观光交流意兴阑珊,还将责任推卸给对岸,既不愿主动先行开放,又无意积极与对岸协商。除了眼睁睁看周边国家地区数钞票,台湾更应该当心,由于政治上的对立和长久的隔绝,台湾正在失去对大陆观光客的吸引力,长此以往,更将失去观光竞争力。

文章表示,旅游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其中牵涉经济、文化、社会甚至政治等诸多方面。理解旅游的深层意义与动机,营造良好的观光环境与意象,进一步建构永续的旅游生态,台当局责无旁贷。

旅游其实并不像广告或文学中的那样随机和随兴,特别是出境旅行,往往不是说走就走的漫游。出境游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较高,除非有更强烈的动机与渴望,否则很难成行。这种强烈的动机,通常来自旅行者在心中对旅游目的地预设的意象或憧憬,英国一位社会学家称之为“游客眼光”。

旅客带着这种眼光来到旅游地,以寻求“真实”体验,好与出发前的憧憬做映照。当观光客的旅游地意象得到满足甚至提升,就会觉得不虚此行,从而对旅游体验作出正面评价。而当地居民若能响应游客的期望,满足他们的旅游地意象,就能吸引更好的口碑或是让旧客重游,更容易从经济上获益。

就台湾而言,世界上再没有比大陆观光客带有更丰富且复杂“游客眼光”的了。对陆客来说,台湾地区的历史、美食、流行文化、社会人情等,在他们踏上宝岛之前就有满满的旅游地意象,过去往往也能得到正面的印证,所以满意度较高。这样的“游客眼光”与来自其他地方的观光客不同,台湾对陆客也独具魅力。因此,陆客在疫情前独占大宗是可以理解的。2019年约有1106.6万观光客来台,其中陆客就有269.5万。台湾不但有文化的亲近性,还有地利之便,台湾作为陆客跨境游重要目的地也好,陆客作为台湾主要观光客来源也罢,都有难以取代的重要性。

文章表示,疫情加上民进党当局在疫情期间的政治操弄,两岸旅游要从中断3年且气氛不佳的处境中走出来本就不易,民进党如果再不正视陆客对台湾观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台湾旅游业可能会经历更长的寒冬。岛内旅游尚未摆脱疫情影响,人力短缺、费用昂贵的问题仍十分严重。若缺少境外游客特别是陆客,台湾岛内旅游将会雪上加霜。台湾出口已经连11黑,失去经济动能。振兴观光、提振内需刻不容缓,台当局就别再操弄意识形态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