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的名字最早始于明代隆庆四年(1507),和名字一起诞生的还有农村集贸市场——杨桥街。古已有之的商贸传统和日益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让国土面积只有139.97平方公里的杨桥街道拥有了全省最繁华的农资交易市场、金属门窗生产加工基地和大牲畜交易市场。

近年来,嵩明县杨桥街道以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三大市场”联袂发力,奏响街道商贸“主旋律”。

杨桥大牲畜市场形成于明朝中后期,过去是西南地区最大、全国第三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如今依然热闹繁华。尤其周二、周三,这里客商云集、车水马龙、交易火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牲畜在这里集散流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13日一早,一辆满载青海绵羊的大货车驶入杨桥大牲畜交易市场指定检疫地点。对车辆进行消毒后,官方兽医用手机对货主携带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行指定通道报验,然后对交易动物进行入场查验,一一核对运载工具牌号、动物畜别、动物数量等信息。经过5分钟查证验物后,动物才能进入市场交易区自由交易。

需要办理检疫出场的动物,货主在手机端进行网上申报,随后由驻交易市场的官方兽医在手机终端上进行受理。符合申报条件后,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货主打开手机就能看见动物的“电子身份信息”。

不到10分钟,产地检疫链条就完成了。几天后,杨桥街道动物检疫申报点评估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试点工作通过农业农村部评估验收。以后,这样的场景将成为市场里的常态。

杨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的动物检疫工作已迈入‘电子时代’,不仅有效解决‘隔山开证’的麻烦,还提高了市场的信用度和竞争力。”

今年春耕备农资,嵩明县的100多户农户也尝试了一次“团购农资”的实惠:50多家商家任选,在采购环节节省约15%的成本。嵩明县首个种苗、农资一站式集采平台由云南廷森科技有限公司搭建。

“目前,立足开辟嵩明产区500家苗场和1万家以上种植户的目标,公司采用线上+线下产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的商业模式,争创种苗、农资第一品牌。”云南廷森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对市场发展充满信心的,还有杨桥金属门窗生产加工基地龙头企业之一的云南荣达铝艺门业公司。“全省有70%的金属门窗从这里发货,这几年,我们还把生意做到了东南亚!”云南荣达铝艺门业公司的金属门窗生产加工基地位于嵩明县213国道旁,这里有53家金属门窗生产加工经营户,其中包括28家产销一体的企业。

一间商铺的背后或许“藏”着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杨桥街道“卧虎藏龙”的专业市场正酝酿着新的产业升级之路。近年来,聚焦硬件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杨桥街道积极构建“街道主责、行业监管、部门联动、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从打造利企富商的政策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诚信法治的公共环境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在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微企业一起抓的基础上,杨桥街道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商贸等优势,探索专业市场优化升级新路径,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运行效能。

来源:昆明日报

编辑:苏应娜 卜圆圆

审核:雷霞|监制:朱忠元

发布:嵩明县融媒体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