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否应该打开校门?建议实名制进校、分时段开放
“你好,可以看一下我们的招生简章”……高考结束后,全国多所高校举办校园开放日,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心仪的高校参观、了解招生政策。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今年以来多所高校已陆续打开大门,向外界“有序开放”,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学生是校园的“主角”,他们希望自己的大学对外开放吗?大家对大学开放管理有哪些建议?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5月中下旬面向全国大学生群体发起问卷调查,受访者来自广东、福建、辽宁、山东、江苏、湖北等21个省份的高校。调查结果显示:超三成受访大学生希望自己就读的大学无限制对外开放,超六成人认为要有条件和限制进入;建议实名制进校、分时间段开放的呼声较高。
超九成半受访大学生支持大学开放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少国内知名大学的校训与办学理念,都体现出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
关于大学开放的话题,大学生持怎样的态度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6.3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就读的大学应该重新打开校门,其中选择“无限制对外开放”和“有条件和限制进入”的比例分别为32.47%、63.92%。
大学生希望重新打开校门的原因是什么?69.52%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精神本身自带开放的基因”。其次,“大学是否对外开放不应成为问题,应探讨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满足学生接触外界的需求(如社交/社会实践/共享课程资源等)”“公立大学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资源具有公共属性”,受访者选择比例均超过50%。
小盈目前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她表示,现在学生和老师可以刷脸进出,校外访客需实名制预约进校。“我觉得大学校门应该无限制对外开放。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缓冲地带,开放的校园环境可以让我们提前接触和感受不一样的社会氛围。”小盈说,自从学校有限制地对外开放后,她积极参加各种跨校交流活动、校外社会实践。“今年4月,我还去了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当志愿者。这才符合我对大学生活的期待。”
来自台湾的罗同学亦表示感同身受:“我觉得大学本身就是开放自由的。台湾的大学都对公众开放,既可以满足学生与外界交流的需求,老师也有更多对外学术研讨的机会,同时还满足公众了解大学、感受校园氛围的需求。”
“开放大学校门,还可以让高中学子提前来大学看看,有助于他们明确未来高考方向。”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刘同学说道。
少数受访者顾虑安全隐患和资源占用
在大学校门“开”与“不开”的问题讨论中,也有的大学生给出了否定答案。调查数据显示,1.8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就读的大学不应该重新对外开放。问及原因,“担心影响教学秩序,带来安全隐患”“担心学校资源被过度占用,环境/设施遭破坏”是受访大学生反映的主要顾虑。
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小艺表示,安全隐患是她比较担心的问题。“据我观察,进校者有开私家车的、骑自行车的、玩滑板的,容易发生碰撞,感觉很危险。”
另一方面,公众则期待走进校园:休闲散步、看夏花绚烂、赏秋叶静美、偶尔蹭个讲座……当这些需求被拒之门外时,反而催生了“黄牛”。南都研究员在某电商平台发现,有用户通过出售入校“门票”而牟利,价格在20元至100元不等。
实名制和分时段开放呼声高
大学作为思想和文化高地,该如何在开放与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认为大学要有条件和限制进入的这部分受访大学生当中,78.23%建议“实名制进入(如来访登记/刷身份证)”,58.87%提出“分时段开放(如周末/节假日)”,50.81%希望“限定每天来访人流量”,还有42.34%建议“预约制进入”。
对于部分大学生的担忧,暨南大学的陈同学建议,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等区域,进出应有所限制;周末或节假日可以实行开放日,但校门应该打开。“我在石牌校区,校内本来就有不少居民楼,还有幼儿园,校园环境比较多元化。”她认为,打开校门并不会影响本校学生的空间,“非常希望回到外卖送到宿舍楼下、进出校门不用刷卡的时光”。
目前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的小远也持相同观点。“可以实名制预约进校;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分时间段对外开放,或者限定人数;宿舍则不对外开放。只要学校做好管理,对外开放的顾虑都可以打消掉。”他表示,很想去其他学校看看,感受不一样的校园氛围,“我们这边的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和兰州城市学院,被称为‘安宁五校’,都想去逐一打卡!”
观点
高校老师:大学与社会是对等互惠关系
北京某高校教授武鸣认为,大学应该是开放的,不仅应该让广大师生便捷地进出,而且应该向社会开放,而不是在疫情防控政策都调整以后,还沿用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特别副研究员王青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物理空间的开放只是大学开放的表象或结果,而非最核心内容。“真正的大学开放应包括两层含义——大学不再垄断知识的生产权、评估权,而是与外界共同创造知识;大学与社区是对等、互惠的开放关系,双方互有责权。”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蒋建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指出,大学研究的学问、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对接和服务社会需求,且不少地方大学是城市的文化中心,这要求大学向社会开放办学。“大学不仅要打开校门,一些人文社科领域的论坛、讲座活动等也应在一定条件下面向社会开放。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蒋建华说。
知多D
部分大学已向社会开放
●南方科技大学
校外人员可通过进入小程序提前预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非校内人士持本人有效证件在门岗登记,并接受安保人员查验后进校。
●上海师范大学
校外人员可刷身份证进校。
●上海大学
工作日的5时至7时30分、18时至20时30分,以及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的5时至23时开放,校内重要活动日则将根据计划进行调整,对于开放的人群,公告表示仅限学习交流、参观访问等。
●华东理工大学
校外人员采用刷身份证进入校园。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开放临时访客登记,登记后可使用身份证原件入校,一次申请当日可多次扫码进出。
●同济大学
恢复对公众开放,校外人员可凭借身份证登记进校。
●复旦大学
恢复对公众开放,进入“复旦信息办”公众号,登记访客基本信息后刷身份证或随申码入校,校外人员进校时间为早上6点到晚上10点。
●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师范学院
非校内人士可进校,进校需要进行身份信息登记。
●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访客可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入校申请。
●广西大学
校外人员需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安西大”进行预约,需填写进出次数、被访人单位和姓名以及来访人单位、姓名、性别和手机号码等。
●西南邮电大学
校外人员进校需要进行信息登记。
样本概述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5月15日至17日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从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占44.33%,女性占55.67%。从年龄段来看,90后占6.21%,95后占11.34%,00后占78.58%。从受访者的学历来看,硕士或以上学历者占9.02%,本科学历者占81.86%,大专学历者占9.12%。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邹莹
统筹:张纯
采写:南都研究员麦洁莹
实习生李明怡陈嘉宝吴静仪曹瑾怡钟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