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安人来说,可以算是有资格来评论这个问题了。

西安人日常生活中那些熟悉的、有点漠视的、每天上下班走过的路、工作的地方、家、买菜的菜市场,还有那飘扬在城门洞内的高亢的秦腔………,假如时光能倒流千年,你会发现那些我们敬仰的人、熟知的典故、背诵的诗词以及刻在我们民族血液里,骨头上的基因就在脚下的这个地方产生。


【资料图】

就从身边几个“毫不起眼”的地名、景点来聊聊吧。

位于西安市东南城墙内和平门与文昌门之间顺城巷“下马陵”街,有多少人能联想到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和这个地方的关系呢?

位于西安市东关炮房街路北的“罔极寺”,隐藏在市井烟火中的一个很小的庙宇,你能联想到谁呢?它是我们熟知的“太平公主”为自己的母亲“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寺庙,它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

位于鄠邑区秦岭圭峰山北麓脚下的“草堂寺”,你能想到的是什么?它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还有那个不被大多数人知道的“鸠摩罗什”;

西安民众一年一度的赏樱胜地、位于南郊乐游原上的“青龙寺”,有多少人知道它是日本佛教的祖庭,还有在日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空海”大师?可能有些人对“空海”这个名字的认识还是来源于电影《妖猫传》中的那个年轻和尚吧。

还有那些从孩童阶段就开始背诵的诗词中提及的景、物、人,太多了,真的难以一一诉说。

要明白西安需要深厚的历史知识方能知晓它的价值,至少也是熟知历史才能窥其一角,西安人日常生活的地方就是一部沉甸甸的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我们族群的名字“汉”的起源、到国外“唐人街”的称呼,无不与西安这个城市息息相关,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事、人、典故、诗词、制度体系………无一不影响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

沉甸甸的文化历史既是财富、也是包袱,上世纪西安市政府出台了一项规定、城墙内100米不能修建超过城墙高度的建筑物(限高24米),逐步往后退,200米范围内建筑高度限高48米,为得就是保护城墙。在西安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随处一挖就是古迹、古墓,于是停工、考古,一停快则大半年、慢者遥遥无期。

诸多的限定、保护必然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但是更好地留存住了我们民族那最辉煌的时代印记。得让今天的中国人得以看见我们这个民族从哪里来?让所有中国人知道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就屹立在这里,我们的文明生生不息,从未断过,让今天的中国人更有信心迈步向前。

你说西安是否可以被称为世界级旅游城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