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23正式告一段落,热衷于尝鲜的人已经将手中的设备升级至最新的系统,对硬件感兴趣的人也能在暑期感受到新Mac对工作的帮助,亦或是通过Apple Vision Pro窥探到苹果的未来。
都说世界上没有一家公司比苹果公司更擅长产品营销,然而我们不仅仅要关注那些发布会上的亮点,也要通过了解WWDC开发者大会上那些我们不曾关注到的细节,探索苹果如何维护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资料图片)
如果你浏览苹果官网,并将页面滑到最底部,会看到一个名为“Apple价值观”的模块,它下方的辅助功能、教育、环境责任、隐私以及供应商责任,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苹果的价值观。
今天,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其中之一的“隐私”。
在苹果官网的隐私页面内有这样的一句话:
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我们的一项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设计产品和服务的理念就是保护隐私,并坚信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事实上,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正在使用的各类电子设备中,便存在着各类隐私信息。在很多互联网厂商眼中,这些隐私信息能够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人物画像,也可以被用来精准推送广告,从而获取收益。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希望将自己的隐私信息公开,也不会有人希望互联网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获取个人隐私信息来获利。
隐私信息作为一种十分私密的信息,可以分享以及与谁分享,都应该让用户自己选择,而不是由设备或第三方来决定。早在三年前的WWDC20上,苹果便推出了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ATT)框架,在看到App希望跟踪你活动的请求时,你可以通过选择“要求App不跟踪”,从而让App无法跟踪用户活动,进而杜绝更加精准的广告推送。
在今年的WWDC23中,虽说有关于隐私的描述并不多,但并不代表苹果没有推出隐私相关的新功能。相反,更加全面的隐私保护功能,早已经融入苹果生态的各个角落,当用户在今年秋季新系统正式上线后,便可享受到更加丰富的隐私保护。
更新至iOS 17后,我最喜欢的隐私保护功能就是“对敏感内容的保护”。在新系统中对敏感内容的保护范围涵盖了通过隔空投送、整个系统内的照片选择器、FaceTime通话信息、电话app中的名片海报,以及第三方app发出和接收的内容,通过更加广泛的覆盖范围,确保用户在分享敏感信息时也能关注到自己的隐私安全。
当我们将敏感内容分享给他人时,iOS 17会弹出一段贴心的告示:
“裸露照片和视频会暴露通常用内衣或泳衣遮住的身体隐私部位”
“你没有错,但裸露照片和视频可能会被用来伤害你”
“收到此内容的任何人均可与他人分享,此风险可能如影随形”
这项非常贴心的功能,同样源于苹果自研芯片的进步。得益于A系列芯片内部强大的神经网络引擎,系统可以在本地分析照片内的元素,并且在适当的情况下提示我们注意隐私。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项技术完全由芯片在设备端完成计算,并不需要联网,因此无需担心自己的照片会被上传至服务器。
而在我看来,这项技术的出现,也许还会降低“误操作”所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例如给他人传输大量照片时,如果其中不小心混入一张充满隐私内容的照片,iOS系统内的这个善意提醒,也许会避免误操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除了保护好敏感的图片、视频外,针对Safari浏览器的隐私功能升级同样值得关注,毕竟浏览器早已成为我们日常需要高频使用的App。在iOS 17中,无痕浏览模式可以在闲置时锁住无痕浏览窗口,当需要再次进入时,需要再次提供面容ID/触控ID或密码,并且在背后,Safari浏览器还能完全阻拦已知跟踪器载入页面,并移除在浏览时被添加至URL的跟踪参数。
Safari
对于隐私的保护不仅仅局限在新系统,同样也包含了苹果最新发布的硬件端。在发布Apple Vision Pro时,苹果便着重介绍了有关于隐私方面的种种保护手段。继触控ID、面容ID后,基于虹膜的Optic ID也来到了苹果生态内,与此前的几种解锁方式相同,Optic ID的数据同样经过加密,并且所有数据只能由芯片内的Secure Enclave访问。这也意味着Optic ID的数据安全性与触控ID、面容ID是完全相同的,也能确保我们的个人生物信息安全。
Optic ID
与传统的手机、电脑相比,Apple Vision Pro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获取到更多与用户有关的消息,例如眼神、手势等,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处理。而Apple Vision Pro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均会通过本地完成,眼神与手势都不会与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或网站共享。通过官方的演示也能看到,当我们在Apple Vision Pro的空间内操作时,设备只会传输空间内的坐标而非内容,设备也不会了解到我们正在看什么。
Apple Vision Pro会在本地处理涉及隐私的信息
不难看出,苹果将隐私视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非停留在简单的宣传层面,而是通过不断挖掘用户的使用场景,并将保护隐私的功能融入自家的每一款产品中。这些对隐私保护的举措,也让我们在使用苹果设备时,能够放心地将数据存储在设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