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由由比利时先锋剧团Ontroerend Goed创作的一对一治愈剧场“遇见自我”系列——《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中文版正式面向观众,开始在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的长期驻演。该系列演出将在明天迎来正式收官,在逾期6个月的演出过程中,两部一对一治愈剧场累计演出场次高达2135场,吸引观众超7000人次,在申城掀起了一股“治愈”之风。

在沪驻场演出半年以来,一对一治愈剧场就像一个独具魅力的家,在这里见证每一位观众察觉自我、疗愈自我,在戏剧场域生发的故事之外,看到内心的真实自我。《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中文版由上海文化广场与抱风屿Tempest Projects制作出品,仙童戏剧联合出品,原版由比利时先锋实验剧团Ontroerend Goed创作。这两部神秘的作品每次仅开放一名观众入场,30分钟内,观众会获得私密而又独一无二的亲身经历。

回顾首演当日,几乎每位体验过这两部作品的观众都对其赞不绝口,甚至有观众泪洒现场,豆瓣8.6的开分印证了作品的口碑,观众们纷纷在现场留下了专属自己的感悟。他们中,有的是心理咨询和医务相关从业人员,有的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有的是热衷现场艺术的时尚先锋者,大家带着对全新演出形式的好奇来到了一对一治愈剧场。为了让观众、戏剧爱好者们更贴近剧目,从不同层面感受到“治愈”的内涵,《一个人的微笑》先后邀请到作家安东尼、戏剧人刘晓邑担任彩蛋表演嘉宾;在6个月的演出期间,这个新生空间内同时也诞生了无数充满活力的分享会、工作坊、特别场次以及别出心裁的布置。


(相关资料图)

专属于一对一治愈剧场的“治愈空间”是对演出体验的延续,在《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两部演出结束后,每一位结束观演的观众都可以来到“治愈空间”做客。这个私密的空间不仅欢迎观众畅聊观剧体验,还可以阅读全球戏剧名家的文学读物;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来讨论自己的戏剧体验,观众们在此梳理思绪、分享欢喜或是感动,和其他观众产生意想不到的联结,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

一对一治愈剧场聚焦心理,探讨人和他人关系以及剧场的本质。今年4月20日,一对一治愈剧场携手制作人翁世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曾庆枝,与已参与过一对一体验的观众们进行了一次长达60分钟的畅谈分享。曾庆枝从心理从业人员和戏剧体验者的双重视角对于剧目进行分析,现场在座的观众亦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的心路历程,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8月23日,一对一治愈剧场收官周第一场活动开启,邀请到心理大咖叶斌参与对谈,招募报名爆满,现场活动气氛热烈。叶斌通过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回应了观众的提问,提供了诸多深入浅出的有效工具,如“投射”这一心理防御机制如何在两部剧目中产生作用,不少观众表示通过这场对话厘清了剧目的核心表达,刷新了认知。收官周活动在8月26日迎来高潮,当日现场的氛围布置和特别活动自下午延续至夜晚。口语诗创作工作坊,产出了数首富有生命力的表演型诗作,书写“我”,与剧场内正在演出的两部戏形成互文。观众在对于双戏的震撼与即将收官的不舍情绪中,攀谈内心的触动。

《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演出的场域是位于文化广场的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这个空间历时三年调研、规划、设计、改造,明确以垂直、共享、社交为关键词,音乐剧中心将成为音乐剧的“实体孵化器”,填补国内原创服务平台的空白,连接演出、制作、创作、经纪等产业链多个环节,为行业试行可复制、可持续的原创作品孵化体系。

在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1500平米的空间里,集合了创排空间、共享办公室、录音棚、资料室、采访室等,为每一位向往或正在从事音乐剧行业的追梦人提供一个能交流、有汇集的广场,一个鼓励先锋、生长力拔群的实验室,一个涵盖培训、咨询的补给站,一个拥有人才、版权的资源库,一个提供经纪、对接市场的连结点。《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更是以颠覆式戏剧创作理念向业内外人士展示这一空间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作者:姜方

编辑:柳青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