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全球最大IPO有望诞生。美国当地时间周一,全球芯片架构巨头、软银集团旗下公司ARM正式递交IPO申请书,预计9月份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资料图】

文件显示,ARM承销阵容颇为“豪华”,巴克莱、高盛、摩根大通、瑞穗、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等20多家知名投行均为此次IPO的承销商。

不过,ARM在招股书中暂未披露发行量、定价、估值等相关信息。此前有报道称,软银计划出售约10%的Arm股份,ARM目标估值为600-700亿美元,计划融资80-100亿美元,预计将成为今年全球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IPO。

去年营收近27亿美元,累计授权超2500亿颗芯片

ARM总部位于英国剑桥,成立于1990年,最初是英国艾康电脑、苹果和VLSI的合资企业。通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芯片IP供应商,尤其是在CPU和指令集架构上具有绝对垄断地位。

作为全球芯片IP巨头,ARM凭借开放的硬件和谷歌开源的安卓形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态联盟。此外,电脑、数据中心、网络设备以及车辆、智能手表、无人机和工业机器人等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也都离不开ARM的产品。

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和芯片公司,如苹果、谷歌、亚马逊、英伟达、英特尔、AMD、高通、三星,以及国内的华为等企业都是ARM的客户。招股书称,超过260家公司在2023财年已出货基于Arm的芯片。

截至去年底,ARM的高能效CPU已运行在全球超过99%的智能手机,累计授权超过2500亿颗芯片,拥有超过1500万个软件开发者。ARM估计,全球约有70%的人口使用基于公司技术的产品,并且覆盖范围仍在继续扩大。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23财年中,ARM架构芯片出货量就超过305.83亿颗,相较2016年财年增长约70%。

招股书显示,2021财年-2023财年,ARM营收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26.79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由于智能手机、PC等产品需求低迷、销量走低,也传导至上游的ARM,影响了其在2023财年的业绩增长。

这一行业趋势仍在继续影响ARM。在截至6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一财季(即今年第二季度),ARM营收为6.75亿美元,同比下降2.5%;净利润为1.05亿美元,同比大幅减少53%。

ARM产品除了全球最广泛使用的CPU架构,还提供与CPU共同部署的GPU、系统IP、计算平以及开发工具和软件等。该公司主要以提供许可和版税两种模式来收钱,前者按IP授权次数收费,后者按制造的芯片数量和销量收费,其中版税是核心营收来源,如2023财年版税收入在公司营收占比就达到63%。

ARM在芯片架构市场形成的绝对领导地位离不开其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最近三个财年,ARM研发费用分别为8.14亿美元、9.95亿美元、11.33亿美元,占同期年营收的40%、37%、42%,超过其不少客户公司投入占比。

目前,ARM在英国、欧洲、北美、印度和亚太地区设有全球运营和研发中心。截至今年3月底,ARM全球拥有5963名全职员工,其中约80%的员工专注于研究、设计和技术创新,获得约6800项专利,并拥有约2700项专利申请。

中国贡献25%营收,曾卖身英伟达未果

在ARM的全球市场中,中国市场也极其重要,其拥有全球最多的智能手机用户。据招股书,2021财年-2023财年,ARM来自中国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0%、17%、25%,包括直接营收和来自与ARM中国的关系的营收。

ARM在中国的营收主要来自国内半导体公司和制造商,它们在芯片和终端产品中使用ARM的产品。ARM中国则是ARM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是向中国客户转授ARM IP许可的独家分销商。

ARM中国即为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安谋科技),其是ARM最大单一客户。2022财年和2023财年,ARM前五名客户合计分别贡献56%和57%的收入,其中安谋科技分别占比18%和24%。

值得一提的是,安谋科技还曾多次上演控制权争夺战。最早是在2020年6月,ARM联合厚朴投资以安谋科技时任CEO吴雄昂危害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为由,对其进行了罢免。去年4月,双方矛盾升级,吴雄昂再遭罢免,并聘请了新的CEO。随后安谋科技管理层和400多名员工发布联名信,反对软银夺取安谋科技控制权,成为软银推动ARM上市的一大变数。

安谋科技是中外合资的独立企业法人,成立时中方控股51%,外方持股49%。但在2022年3月,ARM将其持有的安谋科技的全部股权出售给软银控股实体Acetone,作价约9.3亿美元,软银取代ARM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并试图谋求对安谋科技的控制权。

该交易完成后,软银Acetone持有安谋科技约48%的股份,而ARM拥有Acetone约10%的无投票权权益;约35%的股权由厚朴投资间接拥有,约17%由其他中方持有。关于安谋科技的控制权争夺似乎也告一段落,ARM在招股书中明确,ARM和软银都无法控制安谋科技的运营,安谋科技保持独立运营。

不过,招股书提到,吴雄昂及控制实体在中国法院发起了几起诉讼,寻求挑战安谋科技治理和董事会的行为。目前,这些诉讼在初审法院得到了对安谋科技有利的解决,但可上诉。如果后续诉讼不利,可能会对安谋科技的管理结构,以及经营等产生影响。

此外,在此次独立上市之前,软银还曾计划将ARM卖给英伟达。ARM最早曾于1998年在伦敦和纳斯达克上市,2016年9月被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并私有化,并以80亿美元的价格将ARM约25%的股份出售给了旗下软银愿景基金。

在多次推动ARM上市无果后,软银急于脱手变现。2020年9月,英伟达计划以400亿美元从软银手中收购ARM。但随后多家科技公司包括英特尔、高通、微软、谷歌、三星、亚马逊、特斯拉等反对这笔交易,认为会破坏ARM的独立性。

尽管英伟达承诺多项举措,试图打消外界和监管对ARM中立性的担忧,但最终还是未能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去年2月,英伟达宣布终止收购ARM,并为此付出12.5亿美元的代价。同时,软银宣布将在今年3月前完成ARM的独立IPO,但或因控制权争夺事件而被迫延迟。

值得注意的是,软银近期还以略高于640亿美元的估值从旗下愿景基金手里买回了ARM 25%的股份,对应股份价值160亿美元,使愿景基金及其背后的投资者在ARM上的盈利翻倍。

外界分析称,本次软银从愿景基金购买ARM股份,实际上是从中东投资者手中买回股份,安抚长期承担愿景基金巨亏的中东LP们,包括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等。如果9月ARM上市时估值没有达到640亿美元,软银自身将承担损失。

面对人工智能算力浪潮,作为CPU芯片架构领导者的ARM也在积极布局。该公司表示,CPU在AI系统中至关重要,在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这些算法的低功耗加速将受到高度重视。

为此,ARM在公司产品中添加了新的功能和指令来加速AI和机器学习算法,并与谷歌、Meta、英伟达等公司合作,部署ARM技术来运行AI工作负载。但在英伟达借助GPU垄断AI算力市场的情况下,ARM能否抓住这一波AI浪潮机遇还存在不确定性,而这或也将影响其上市后的业绩和估值。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