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资料图片)

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分布科学、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惠及全民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

旧城区

每个街道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机构

每个社区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75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

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标准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新建城区

每个街道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机构

每个社区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75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

新建居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标准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

“一老一小”是千万家庭的牵挂,也是幸福城市的底色。记者从成都市政府官网获悉,近日,《成都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将健全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设“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幸福样本城市,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分布科学、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惠及全民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

1 为何出台?

面临三大挑战:需求不佳、供给结构不优、区域配置不平衡

根据七普数据,成都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达376.41万人,老龄化率17.98%,预计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增加至464.8万人,老龄化率19.99%;成都市0~3岁人口达56万余人,预计2025年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人口总规模增加至60万。

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基数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是否能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三孩政策进一步刺激生育需求,婴幼儿托位是否能更普惠?

《方案》在肯定成都养老托育服务发展基础和机遇的同时,指出当前及未来面临的三大挑战:需求不佳、供给结构不优、区域配置不平衡。例如,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品质参差不齐,“一床难求”与资源闲置情况并存;新都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郫都区等中心城区是全市“一老一小”数量较大、增长较快的区域,但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主要集中在“5+1”区域,城市新区、郊区新城的供给滞后于人口发展变化,农村地区养老托育服务存在短板。

“《方案》以‘一老一小’群体和家庭获得感、幸福感为评价标尺,积极构建优质普惠、布局合理、协同高效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逐步拓展养老托育服务覆盖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水涨船高’。”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说,例如优质普惠主要体现在建立健全各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协同的养老托育服务工作机制,公办机构兜底保障、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服务;布局合理主要体现在根据“一老一小”人口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科学谋划养老托育服务资源配置,加快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基层、薄弱地区等延伸。此外,《方案》前瞻性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三孩”政策落地带来的养老托育服务需求增长,提出适度超前谋划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2 如何解决?

8个重点任务 22项指标目标

《方案》提出了建设“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幸福样本城市,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分布科学、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惠及全民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并细化提出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等22项指标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都的具体指标均以高于或持平国家、省目标水平进行设置。

《方案》提出了建立与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的精准配置机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扩大多元服务供给、强化居家社区服务、完善健康支撑体系、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8个重点任务,并将各重点任务具体化、可操作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底线、普惠性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生活性服务满足高品质需求。

记者注意到,养老托育服务将更注重精准配给。《方案》提出推动中心城区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因地制宜补齐养老托育服务功能短板,实现资源集约式下沉社区;城市新区作为城市未来人口重要流入地,超前谋划配置优质养老托育服务资源;郊区新城要加快补齐短板,《方案》提出在中心镇布局建设区域性养老、托育服务中心,推进多村联建或单独建设农村养老、托育服务中心。鼓励村集体充分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等资源举办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托育园。

具体到指标上,《方案》提出,旧城区每个街道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机构,每个社区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75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标准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新建城区每个街道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机构,每个社区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75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新建居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标准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

3 亮点特色

计时托、安宁疗护、物业+养老托育等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方案》时提到一大亮点特色,即扩大多元服务供给,构建由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服务、市场化服务组成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服务供给新格局。

如何理解多元服务供给?《方案》提出,充分发挥公办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支持政府投资建设和购置、公建配套、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建的养老托育设施实施公建民营;促进普惠服务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托育服务,充分调动妇幼保健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积极性,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方案》明确,要编制养老托育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储备清单,有序将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家庭照护床位服务补贴、配备托育机构健康管理员等事项列入储备清单,明确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建设标准以及责任部门,未来逐步有序将储备清单事项纳入《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此外,记者注意到,成都还将有一些创新探索,例如,探索家庭托育点规范管理,支持家庭托育点就近提供全日托、临时托、计时托服务。开展“物业服务+养老托育服务”试点。推动天府市民云等平台开辟老年助餐服务专栏,通过微信、手机APP等方式公开老年助餐服务地图,开通助餐服务热线。确定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推动将安宁疗护费用纳入医保支付改革范围。

《方案》加大了保障力度,主要包括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土地供应支持、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内容。据悉,成都将建立示范性托育机构以奖代补制度和普惠性托育机构托位补贴制度,对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2023年经认定的备案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每个托位3600元/年的补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