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刷屏了。

近日,小米CEO雷军在武汉大学毕业典礼的致辞,刷屏互联网。其关于小米汽车的表态,更是引发热议,雷军表示,在51岁的时候,决定进行人生最后一次创业,也就是小米汽车。从软件到电商,再到手机,再到汽车,空前的跨度,更是空前的难度。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雷军微博

同时,对当前爆火的AI,雷军认为,AI大模型带来的革命,正扑面而来。过去几个月,他也花了很多时间学习。

这番表态过后,市场对小米汽车的关注度再起。

从2021年,小米高调宣布10年投资100亿美元下场造车开始,到现在,距离小米汽车2024年的量产目标越来越近。

按照小米的规划,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根据市场流出的配置信息来看,小米的第一款汽车将定位中高端纯电动轿跑,推测售价为26-30万元,高配售价或将超过35万元。

但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来看,小米的第一款车或许将面临“凶多吉少”的处境。

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区间正是,26-30万。除了特斯拉、比亚迪两座大山之外,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乃至二线造车新势力也都在这一价格区间混战、厮杀,小米汽车前途未卜。

通过对比新能源车与手机市场的价格分布,可以发现,小米手机均价1151元主打的是手机市场底部的21%;而小米汽车定价26-30万,却对应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头部的26%。

这也意味着,小米汽车正在“抛弃”中低端用户,这显然与小米粉丝群体不太匹配。

但距离正式上市,尚有一年时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变化太快,小米汽车的最终定价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烧钱的小米汽车

雷军曾对外宣布,小米造车“将用全资的模式来干,所有的钱都是小米自己出”。

这意味着,小米的汽车业务将全盘依赖集团输血。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以造车新势力“蔚小理”,2022年的研发投入,均超过了50亿元,最多的蔚来甚至超过了100亿元。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感慨,造车“200亿都不够花”。

从新能源市场内卷的趋势来看,每年的研发投入呈现出明显的增长。

那么,小米造车到底烧了多少钱?

据小米集团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在汽车业务上的投入为31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在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达11亿元。另外,小米汽车自建工厂的具体投入并未公布。

其实,自建工厂的烧钱更为夸张。以小鹏为例,其首家在肇庆的工厂,累计投资达到了100亿元。第三家工厂落户武汉经开区,占地约1100亩,总投资约47亿元。

据悉,小米汽车工厂落户于北京亦庄,一期、二期工厂年产量合计达到30万。

此前雷军曾表示,小米造车两年,研发、工厂建设已经花了60亿,到第一辆车交付时,大概还要花180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小米汽车上市前夕,小米烧钱的速度只会更快、更剧烈。

更残酷的现实是,造车回血并非易事,且周期很长。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真正意义上实现“盈利”仅有特斯拉、比亚迪。而造车新势力中,仅有理想汽车在今年一季度取得了盈利,净利润9.3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小鹏汽车一季度亏损23.4亿元,蔚来2022年的亏损金额更是高达145.6亿元。

在此前很长时间,“蔚小理”都深陷巨亏泥潭,甚至一度濒临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近期,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表示,在不亏本卖车的前提下,新能源车企销量达到50万辆/年才能实现盈利,达到500万辆/年才能“活得好”。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小米汽车业务烧钱不止,且盈利时间点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市场与中小股东能否容忍小米的这一场豪赌?

留给小米的时间不多了

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角度来看,留给小米造车的时间或许也不多了。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内卷”愈发激烈,据瑞信报告,2023年中国将有约100款新能源汽车上市,比2022年的70款增长超过40%。

近日,在比亚迪的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提到,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不竞争不会有繁荣,竞争才有优胜劣汰。

“新能源汽车变革是一场技术革命,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活下来,如果只是简单拼装,活下来概率很小。行业机遇窗口期只有3-5年,车型、技术路线选择很重要。”王传福说。

由此可断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将进一步内卷。

在刚过去的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0%,其中在最高的三月份,已经达到了35%。也就是说,3月份每卖出的3辆车中,已经超过1辆是新能源汽车了。

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不是早期市场,未来渗透率提升空间将越来越小。

其实,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破产潮已经来了:

6月14日,烧光 84 亿的拜腾汽车被申请破产重整;

5月24日,网传总部在上海的爱驰汽车新能源车企倒闭;

另外,威马、天际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先后传出停产甚至倒闭的消息,外界充分感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环境正在恶化。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的时间,超过400家新能源企业消失,超过90%的车企倒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增长之前。

一旦销量无法跟上预期,企业将会直接面临退出的结局。

事实上,可能雷军自己也开始意识到:在风云变幻的中国汽车市场,以小米汽车目前的进度,造车这个风口,恐怕快赶不上了。

总结来看,当前时点,小米造车确实愈发尴尬,留给雷军和小米的时间也不多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