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琴声淙淙,昨天,“斫古参今——2023古琴斫琴师优秀作品邀请展”在普陀区文化馆一楼城市创艺空间开幕。
“斫琴”,是制作古琴的雅称,是指对中国民族乐器——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是一门以木工技艺为主,漆工、调弦、铭刻技艺为辅的综合手工技艺。斫琴的步骤可少至八九个,多至百余个。然而无论历经时间长短、具体步骤多少,斫琴的过程都可概括为选木材、造琴型、上漆灰、加配件四大环节,这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琴师完成操作。古琴在2003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诸多乐器制作相比,古琴在音声品质的追求方面有着独具特质的要求,琴面髹漆工艺也是古琴的重要制作工序。
自古以来,我国琴人就有“斫琴自弹”的传统,因直言“造琴”或“制琴”匠气太重,便以文雅含蓄的“斫”字代指。这次展览邀请到上海静朴坊古琴、上海镛薪堂古琴、北京思基生古琴等十家古琴工作室,集中展出十位斫琴师的近百张琴作品,其中有仿制历代古琴式样、复制历史名琴、斫琴师自创古琴等。这些古琴在音色及其外观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它们或是如金石般的音色、如鼙鼓般的音色、如钟磬般的音色;挂在墙上黑色和红色的大漆与沉浸式布景相融合如朝霞般,雅俗共赏。
古琴,为古代“八大雅事”之首。制作古琴时的砍锯凿磨,却与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雅致”相去甚远。然而,古代琴人还是甘愿为斫琴而屈尊,做起木工、漆工的活计,甚至对此乐此不疲——只因他们对古琴艺术和斫琴技艺抱有一腔热忱。如今,物质丰富,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古琴可供挑选。相比之下,亲自斫琴门槛高、费时费力,还会对双手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可谓费力不讨好。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量琴人坚持着“斫琴自弹”的传统。
在展览现场,斫琴师雅集展演,古琴独奏、琴箫合奏、古琴弦歌等节目轮番上演,委婉连绵的琴声从演奏者指尖流出,如细水长流、如惊涛拍岸,现场观众从古琴声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7月14日。斫琴师雅集展演活动也会陆续推出。(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