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庆阳香包是甘肃省庆阳市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它还是有着可观经济效益的商品。 在陇原妇女的巧手飞针间,小小香包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成为庆阳市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从事庆阳香包产品深加工的业内人士形成普遍共识:提取香包独有的文化符号,适当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对香包的颜色、形状、题材等进行设计创新,确保活性传承。这为庆阳香包产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据统计,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已达190家,年产香包1000多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走进位于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的鸿泰香包刺绣协会,微观了解了庆阳香包产业的发展状况。 现场,鸿泰香包刺绣协会会长、中国民间工艺刺绣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绣制省级传承人左焕茸介绍,她和其他绣娘正在探索拓宽香包的应用场景,让香包成为旅游礼品、装饰品、保健品。 左焕茸认为,香包市场具有很大潜力,但香包手艺传承还存在传承人年龄结构偏大,产品与市场需求不衔接的问题。 为此,她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庆阳香包产业。左焕茸表示,自己“一百个愿意”年轻人把庆阳香包产业做起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