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口县德旺乡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带能人,能人带村民”的“双带”作用,推广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按下农业产业发展“快捷键”,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无缝对接,农业产业发展势头稳定,犹如一股新风从田野里扑面而来。
【资料图】
高粱丰 笑满面?
8月18日,初秋的太阳格外火辣。
走进德旺社区产业大坝高粱种植地,绵延成片的高粱迎风曼舞,一颗颗饱满而火热的红高粱从枝叶间探出,摇曳着沉甸甸的穗头,在这最酷热的季节里“笑”红了脸,闪耀着丰收的希望。
正在地里用机器收割的种植大户桂方刚笑开了颜。他对笔者说,目前已经和遵义霍得转高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订单合同,销路已对接好。
作为社区的种植大户,桂方刚在2022年创办了家庭农场,今年流转土地近400亩种植高粱。从种子下地之日起,他每天到大坝里查看高粱长势,当看到穗粒饱满的高粱慢慢由青变红时,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气候好,高粱长势也相当好。经测算,今年亩产有400公斤左右,总产量大约有160吨,按照保底价每斤3元计算,预计产值有96万元,除开土地流转费和工人工资,还有20万元以上的纯收入。”在高粱基地里,桂方刚一边收割一边算起了今年的丰收账。
据了解,家庭农场以“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农户土地,请劳务合作社及农户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增加经济收入。据统计,仅桂方刚家庭农场每年发放群众土地流转费用13万余元,每年带动20人务工,发放劳务工资约4万元,人均增收1500-2000元。
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志告诉笔者,他们将党的建设工作落实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兑现“群众富得快,党员组织带”的诺言。桂方刚这个青年党员种植大户就是村里实施乡里提出“党建带能人,能人带村民”举措的一个缩影。
辣椒红 心花怒
眼下,正值辣椒的采收时节,在种植大户马友祥辣椒种植基地里,火红小巧的草莓椒密密麻麻挂满枝头,壮实而鲜亮,甚是喜人。田间地头,十几名采摘辣椒的村民忙得不亦乐乎……
“马友祥是清溪村的人,在我们村种植辣椒已经有4个年头了。”潮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梅浩告诉笔者:“这几年,我们村的农户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年年增收。”
据了解,近几年来,马友祥每年都种植200亩辣椒,从移栽、管护到成熟采摘,提供了30至40个劳动岗位,潮水村赵家寨村民组近40岁的妇女陈忠琴就在他这里“上班”。
“辣椒开始采摘以来,我是天一亮就去采摘,一天要采摘500多斤,每斤0.4元的劳务费,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虽然辛苦点,但心里满意。”陈忠琴边摘辣椒边笑着说。
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能人的带动不仅仅体现在提供就业岗位创收上,还起到其他村民跟着干的好势头效应。潮水村潮水溪村民组代恒军,去年,在马友祥的带动下,种植了1.5亩辣椒,收益有1万元。辣椒种植让他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今年,种植了2.5亩辣椒。
“你带动的18户村民种植辣椒,他们的销路如何?”笔者问。
“我负责销路。目前,已经售卖20多吨辣椒。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马友祥笑着说。
清溪村艾蒿坪村民组村民唐大毛在马友祥的帮助下,种植了1.7亩的辣椒地,目前,已销售辣椒1吨多,收入3000元以上。
“有能人和我们一起握紧拳头抓产业,我们增收不成问题。”唐大毛笑容满面地和我们说道。
火红的辣椒与大户、农户的笑脸交相辉映。马友祥通过流转土地、提供就业、传帮带的方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一起增收致富,奏响了增收“椒”响曲。
“星”之火 富“燎原”
入秋以来,江口县德旺乡漆树村烤烟种植大户陈仕贵,每天都要请10多个村民在编烟上竿、开炉烘烤,开出1000余元工资。
陈仕贵是漆树村出了名的烤烟“专家”,他从1993年就开始种植烤烟,但真正扩大种植是在2008年,那年种植100亩,被江口县评为“烤烟种植能手”,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当年,他在江口县是烤烟产业上的一个“明星”。
该村村民看见陈仕贵戴着大红花回家,心里既羡慕又后悔。
“世上没有后悔药,只有撸起袖子干。”大曹组村民熊文州在党员陈仕贵的鼓励下,在本组、狮子口组流转土地,加入了发展产业的大户行列。后来,这个产业大户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当时,我也想搞产业大户,但由于技术没掌握好,不敢尝试,在陈仕贵的指导下,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扩大了面积,没想到,水到渠成。”漆树村烤烟种植大户郑永江说道。
“到目前,我们村的产业大户,发展到了32户,涉及烤烟、蔬菜等。全村6个村民组,各组都有产业大户和能人,农业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家家户户的收入稳定增长。”漆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军林告诉笔者。
“党建带能人,能人带村民”举措的付诸行动,确实让农村产业发展崛起,特别是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来讲,他们不再是闲人,在家门口也能创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了乡村振兴。
“目前,全乡有家庭农场56家,带动1000多人实现务工收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全市‘强村富民’三年行动部署,采取‘党建+能人+家庭农场’措施,提升发展经济的实力、活力、能力,为德旺乡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德旺乡党委书记李黔南说道。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