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了,到了鸟类们迁徙的日子了。

8月17日,许多观鸟爱好者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石狮湿地公园期待着能看到珍稀的鸟类。今天运气不错,观鸟爱好者们很快看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半蹼鹬,但他们的心情却好不起来,因为这只半蹼鹬的鸟喙断掉了,上喙的前端完全歪掉了。

半蹼鹬的繁殖期是5-7月,此时它们应该刚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吉林向海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来到石狮。观鸟爱好者们一共就发现了6只半蹼鹬,只有其中的一只鸟喙折断了。


(资料图片)

这必定会影响它的觅食,并威胁生命。

会造成什么影响?

作为涉禽,半蹼鹬的觅食方法很寻常,就是将鸟喙插入泥土中,直接用鸟喙去捞水中的各种美食,包括昆虫、昆虫幼虫、蠕虫和各类软体动物,感受到食物进入嘴中,然后夹住它们,直接仰头吞进去。

而上喙断掉的半蹼鹬显然就无法觅食了,也许它运气好能兜住一些食物,但也没办法夹住,食物们又不傻,肯定想方设法逃生,因此这只半蹼鹬就很容易食不果腹,必然会影响生命健康。

另外,作为群居鸟类,这只可怜的半蹼鹬的觅食节奏显然跟不上其他同类,很容易就还会被它们遗忘。据说观鸟爱好者们发现的时候,受伤的半蹼鹬已经跟其他同类落单了。

它为何会受伤?

泉州市观鸟学会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只半蹼鹬的受伤原因应该是外力,比如夹子或者其他的捕猎工具。

尽管石狮市打击猎捕猎杀野生动物的力度也是很大的,但架不住有人总按捺不住自己贪婪的心。之前就曾有报纸报道了发生在石狮湿地公园的“弹弓打鸟”事件以及偷放捕鸟夹的情况,甚至目前都还有民众反映,他们偶尔还会看到拿弹弓去射鸟的人出现。

因此这只半蹼鹬的伤势大概率是人为的。不过不能肯定它就是在石狮受伤的,毕竟迁徙地点横跨了中国的东部。

至于这只鸟是否会有人去救助,我暂未得到确切的信息。

希望它能安好吧。

半蹼鹬

半蹼鹬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澳大利亚到我国北方之间横跨的国家,它们都会出现,不过主要是过路,它们的主要繁殖地还是在西伯利亚、蒙古和中国东北北部。虽然分布广,但目前它们的数量仅有23000只,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近危物种,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它们的体长在310-360mm之间,体重在148-245克之间,一般雌性会大于雄性。它们的鸟喙长且直,尖端钝,呈黑色;繁殖期或者繁殖期刚过的时候,它们的头部、胸部和背部呈红色,腹部白色;它们的脚和趾都是黑褐色,前三趾间基部具蹼,是为了更适配湿地环境。

这些半蹼鹬通常不会出现在森林中,它们会选择0至1000米海拔高度的湿地环境栖息,包括温带荒地、温带草原、沿海湖泊、泥滩、长有挺水植被的盐沼、潮汐池、淡水湿地、淡水湖、河流、溪流和河流三角洲,一些水产养殖场和盐厂等人工生态系统它们也不嫌弃。

它们是群居鸟类,会跟其他的涉禽混居,因此涉禽们受到的威胁都大同小异:栖息地退化,人类偷猎和农药等等。

但好在各国的保护组织已经越来越精进保护流程了,它们已经从1984年统计的3800-4000只,变成了现在的约23000只。只要人类的保护意识不断深入,相信这些涉禽们还是有机会继续翱翔于地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