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斩断新型毒品向青少年伸出的魔爪

打击新型毒品,关键在提高青少年的识毒拒毒能力。诸多案例显示,不少服用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新型毒品的青少年缺乏对药物滥用的认识,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违法。对于右美沙芬这类潜藏的成瘾性药品,要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大众媒介等多种渠道,让青少年充分了解新型毒品的类型及危害,不断巩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观念。

新型毒品形态不断翻新、种类日渐多样,需要尽快填补药品管控漏洞。例如,今年4月,公安部针对实战中快速更新迭代的新型毒品,制定了单次覆盖16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检验方法标准。针对医护人员违规处方,致使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问题,医疗机构要完善就诊流程、规范药品管理。无论毒品犯罪的花样如何翻新,都不能逃脱法律的严惩。

面对新型毒品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的特点,要进一步创新执法方式,形成治理合力。鉴于“互联网+物流寄递+线上支付”非接触式手段已成为贩运新型毒品的重要方式,寄递行业要加强监管,切实执行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制度。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寄递毒品犯罪3000余人,有力遏制了寄递毒品犯罪的高发态势。只有多部门、多行业共同参与,切实履行责任义务,才能阻断毒品生产、运输和流通,遏制毒品向青少年蔓延势头。

利用毛发能检测出当事人半年内是否吸毒,一滴污水就能检验出毒品,通过科学实验为定罪量刑找依据……近年来,诸多禁毒“黑科技”的运用,为打击毒品犯罪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面对毒品交易转移到线上的变化,要加强数据分析和共享,切断青少年接触、购买毒品的渠道。

守护青少年远离新型毒品危害,根本在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专家指出,青少年药物成瘾与其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和身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缺乏家庭关爱或者在成长中遭遇叠加性心理损伤是青少年滥用成瘾性药品的诱因之一。家长、学校、社区等要密切注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提供健康科学的心理疏导方式。同时,常态化推进校园周边涉毒问题排查整治,为青少年创造远离毒品的校园环境。

禁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走在犯罪分子前面,才能更好地打击犯罪。面对新型毒品快速蔓延的趋势,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筑牢青少年防毒拒毒“防火墙”,绝不让毒品成为青少年人生路上的“绊脚石”。(王钟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