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监护人,最直接的监护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法定的监护人。监护人要负起监护人的责任,监督被监护人的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与安全,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等职责。
监护人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
(相关资料图)
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法律明确规定法定监护人的职责:
一、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三、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根据《民法通则》第1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所代理进行的活动领域不限,较多地表现为诸如买卖、租赁、借贷等财产性质的活动,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质的民事活动。
四、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五、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如果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利益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监护人的职责就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作为未成年的监护人,要管理好被监护人的财产,帮助被监护人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并起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的责任,这是很重要的监护人职责。对于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等事件要代其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要负起应该负的责任。做到监护人的职责。
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监护人的确定标准
怎么申请变更监护人,申请变更监护人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