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凭《雪山大地》获茅奖:深情回望几代草原建设者的艰苦探索
(相关资料图)
杨志军(作家出版社供图)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在五部获奖长篇小说中,来自青岛的作家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以最高票当选。
《藏獒》之后目光再次回到青藏高原
《雪山大地》是杨志军现实主义长篇新作,2022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也是畅销书《藏獒》之后,他将目光投注回青藏高原旷天大野,深情回望父亲母亲与几代草原建设者的艰辛探索足迹,书写高海拔地区的时代巨变与草原牧人的精神天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生态与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全景式地展现了牧民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变迁。文字里有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和蓬勃的民族精神,牧民的大爱大善以及对雪山大地的信仰坚守自有一种震撼的力量。
小说中,“父亲”来到沁多草原的野马滩蹲点,调查走访牧民的生存状况,遇见沁多公社主任角巴德吉,角巴让牧人桑杰带着父亲去野马滩,就此开启了父亲与桑杰两个家族的生命传奇。围绕着他们的命运,一幅时代的历史画卷在苍茫的雪山大地展开。诗性的语言形成独具个性的叙事风格,作品既真实呈现草原生活的严酷,又具盎然的诗意。
希望将雪山大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
杨志军1955年出生于青海西宁,他的父亲,作为一名从洛阳来到西安西北大学读书的青年知识分子,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路西进,在西宁一家马车店里开始创办《青海日报》。母亲其时正在贫困中求学,听说有一所卫校又管饭又发衣服,便立刻从这边退学,到那边报名。就这样,她成了由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卫生部管辖的卫校学生,之后又考入医学院,成了青藏高原上第一批国家培养的医生。
在该书的创作谈中,杨志军说,在当下风格多样的文学语境里,能以生活的原色为父辈们树碑立传的写作并不多。“在我看来,正是父辈们的生命史,构成了青藏高原发展史举足轻重的一部分。‘父辈们’这个词从来都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和故事的象征,它堪比经过磨砺就会发光的钻石,而非风吹即散的灰土。地广人稀加上高寒缺氧,使这里的人对温情充满渴望。他们热爱交际,喜欢抱团,人跟人的关系异乎寻常的亲近,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生存的严酷,战胜自然的荒凉和条件的落后。‘人人相亲,物物和睦,处处温柔,爱爱相守,家国必忧,做人为首’的信念就像注入高海拔的氧气,终其一生都在父辈们中间氤氲缭绕。”
杨志军表示,“没有新发现的旧生活和没有历史感的新生活都不值得去表现,所以每一次写作都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行走,是我感恩大地、探索人生的新起点。我一向认为,我们不仅要有人的理想,更应该做一个理想的人。我希望雪山大地的故事能讲给更多人,希望在讲述父辈们和同辈们的故事时,能有共情者跟我一起歌哭而行,流连忘返,希望自然之爱也是人心之爱,在广袤的故乡厚土上,延续一代比一代更加葳蕤的传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见习记者 赵臻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