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与自然本应该和谐共生,但因为居民生产生活,一些地方的原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平衡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面对这道“难题”,最高检7月7日发布的一起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给出答案。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迄今有记录的五种犀鸟(双角犀鸟、冠斑犀鸟、花冠皱盔犀鸟、棕颈犀鸟和白喉犀鸟)均生活在此,又被称为“中国犀鸟谷”。

该保护区的核心区大谷地区域长期有居民生产生活,导致原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德宏州检察院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行动中,发现该线索。

经查,大谷地区域有居民生产生活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该保护区于1986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复成立后,区域范围和管理单位多次变更。大谷地区域居民户数也从5户增加到40户,由盈江县管辖。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盈江县林草局等相关单位虽然组成工作组多次深入该居民点,开展了大量资源保护宣传和持续引导迁出工作,但居民仍未迁出,非法侵占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情形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针对上述情况,2020年9月16日和2021年2月24日,德宏州检察院分别对德宏州林草局和盈江县政府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经查,该地区居民人为砍伐自然林种植经济林木侵占林地1978.1亩,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导致该区域原始生态环境受损,破坏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鉴于这起案件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时间跨度长,涉及人数众多且均为景颇族和傈僳族群,德宏州检察院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办案组,多次到大谷地现场调查核实,积极与盈江县政府和德宏州林草局进行沟通协调,并联合相关单位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方案。

向州林草局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

2021年3月12日和3月23日,德宏州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德宏州林草局依法对大谷地居民非法侵占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该区域进行有效生态修复,同时配合属地政府做好善后工作;建议盈江县政府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大谷地核心区居民迁出及妥善安置的工作,履行好相关职责。

收到检察建议后,盈江县政府和德宏州林草局高度重视,依法积极履职。截至2021年5月6日,40户居民全部迁出大谷地区域。县政府通过整体搬迁的形式,为40户居民在盈江县城附近建盖独立房屋,并妥善解决了教育、资金帮扶、产业扶持和人员就业等问题,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德宏州林草局经研判,将生态受损的区域区分为可以自然恢复和不能自然恢复的区域,对不能自然恢复的区域制定方案采取移栽珍贵树种等措施进行恢复。

[责任编辑:刘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