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六月的一天傍晚,城关镇应家坪社区康熙沟搬迁安置点院坝里,62户人家,为安置点楼顶漏雨维修一事儿吵得“不可开交”。

“也影响不到我们楼下的住户,不能让大家都跟着负担维修费呀……”

“楼顶是公共区域,维修费这么多,就我们几户掏钱太不公平……”


(相关资料图)

“我可没听说楼顶坏了,整栋楼的业主都要负责的……”

“大家先静一静……”作为“院坝会议”召集者,应家坪社区第一书记赵婷先心平气和地安抚了争吵者的情绪,从楼顶的权责归属到邻里关系的维系,为大家一点点分析起来。

现场的气氛虽缓和不少,但因6万块的维修费用太高,大家心存芥蒂,无法得出解决方案,这场“院坝会议”也无果而终。

为尽快解决问题,应家坪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作用,立即向县委办主任兼大党委副书记汇报,请求解决。随即,社区“大党委”迅速协调住建局、城关镇相关负责人同社区干部一起家家到、户户落,并组织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开展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由住建局出资2万元、城关镇出资1万元,大修基金兜底3万元,用于康熙沟搬迁安置点房顶漏水维修,由应家坪社区负责楼顶维修督促落实。

因“大党委”的协调,社区顺利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

着眼破解社区统筹协调和服务能力弱、治理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镇坪县以推动“五同”工作机制为抓手,整合各级资源,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机制,由联系包抓社区县委常委兼任党委书记,设兼职副书记、委员若干名。建立“大党委”党委会议制度,“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

“大党委”机制的推行在社区与部门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协作、互助的桥梁,进一步提升社区调配辖区人员、资源的能力,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把基层各类网格整合成治理“一张网”,成立4个社区大党委,吸纳79个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有效实现了层次高、结构优、力量强的人员配备目标。

“康熙沟廉租房路灯损坏,影响夜间出行。”“菜市场搬迁遗留垃圾乱堆乱放。”……应家坪社区第一书记赵婷手里,拿着一张问题清单,里面是社区4个党支部收集上来的1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社区层面就能解决,有的则需要依靠“大党委”整合资源来解决。

能为社区做什么、想为社区做什么。“大党委”从棘手难题、居民需求、环境整治、治理服务等方面梳理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对接机制,进行双向认领、确定双向服务。截止目前,社区共梳理“需求清单”210余项,大党委成员单位提供“资源清单”230余项,经过对接共确定“项目清单”185项,其中20项已经办结。

“在过去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社区‘喊不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情况。”赵婷说,现在“大党委”能够最大限度将辖区内所有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形成共抓基层党建、共联服务群众、共抓社会治理的良好格局。辖区部门、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互联互通,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何丹 卜美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