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前后,赛龙舟、食粽子、挂艾叶、带香囊等习俗,都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6月21日,粤海关博物馆以“手牵手·品端阳”为主题,邀请来自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的特需青年与沙面小学的小学生共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了解粤海关与端午相关联的历史知识,并制作端午节香囊。当天,近300人参加活动。


(资料图片)

广州海关工作人员向活动参加者讲解端午节与粤海关相关的知识

21日下午2时许,竹笛独奏《梦里水乡》和《笑傲江湖》首先在粤海关“大钟楼”内响起,悠扬绵长的古风乐曲仿佛带着现场的参与者们遨游历史长河。接下来一支中国古典舞《楚韵》则让人想到屈原在汨罗江边的悲壮豪情。随后一曲阮、筝、扬琴合奏的《万疆》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观看演出后,大家还和演职人员进行了现场互动,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传统文化、粤海关历史的相关知识。

活动现场,广州海关教育处博物馆管理科副科长王利忠向大家介绍了粤海关与端午节的关系:清代前期,每年临近端午都是粤海关衙署工作人员异常繁忙的时候,当时的粤海关除了收取关税,还有为清宫皇室办理贡品的职责,这些贡品称为端贡。除了端贡,粤海关每年还要筹备年贡(春节)、灯贡(元宵节)、万寿贡(皇帝生日),自鸣钟、珐琅器、洋玻璃灯、西洋镜、铜版画这些常见于各大博物馆中的文物,都曾出现在粤海关所办的贡品清单中。

大家一起开心做香包

在古代,农历五月,天气转热,疫症传染病也随之流行,民间认为艾草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插在门口或放入香囊随身携带,可使身体健康。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志愿者同学许雪莹在活动中教授传统香囊的制作方法。大家在她的指导下陆续完成香囊袋的缝制,并挑选喜欢的香料放入香囊袋。每个特需青年和孩子都自己动手制作出漂亮的香囊,在收获满满成就感的同时,也收获了粤海关博物馆对孩子们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

小汶、小蕾等几名特需青年从助残组织大楼内部饭堂提前下班,开心地奔赴活动现场。“很开心,今天我了解了更多粤海关的历史。”小汶不是第一次参观粤海关博物馆,这一次参加活动依然兴致勃勃,“在‘大钟楼’的特需青年画展上,看到我和同学们的作品,我还给大家讲解了我们的画作呢。”而且,这还是他第一次拿针线缝香包,活动结束回到家后,他就迫不及待写下了当天的活动日记。

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副会长陈颖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特需青年认识了解广州海关的历史,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与志愿者小伙伴们共同制作节日香包,通过交流、合作、互动等方式,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通讯员:关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通讯员:关悦、梅素健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林琳 通讯员:梅素健、区泳强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推荐内容